
云南人象和谐共处
近几年,云南正在发⽣越来越多的“⼈象冲突”——许多野象离开原先的栖息地,来到了⼈类⽣活的农村、城市。在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庄里,就活跃着四⼗多头野⽣亚洲象。随着村⼦⾥象群数量的增多,它们为村⺠带来的影响也在增多,⼈象冲突问题也因此加剧。
自2020年起,为了促进当地村⺠与野象之间的和谐共处,远⾏客迄今累计筹款超过六万元,在当地开展了以下六个⽅⾯的⼯作。
1)
安全照明

2021年7月,我们在当地为有需要的村民免费提供了90盏太阳能灯。
由于许多村民分散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许多地方缺乏照明设施。一些村民表示,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门了,因为怕在黑暗中无法及时看到野象。
我们希望通过增强照明,加强村民安全意识,也让村民在晚上能看见野象、进而躲避。
2)
安全防范

当农田里的庄稼被全部收割后,野象就开始去村民家中寻找食物。不少村民向我们表示,在象群活跃的夜晚很难安心入睡。在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电围栏可以有效防象。它能够以脉冲的方式放电,因此可以在不伤害大象的前提下,起到警示作用。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村民采用“炸炮”等可能有负面影响的方式进行防象。
2020年7月,为了避免大象随意进入村民家里,威胁村民的人身安全,我们在建立了“大树脚村电围栏基金”,和学生们一起为安装防象电围栏筹款。
为需要的家庭安装电围栏后,许多村民表示感谢,表示自从安装后,没有大象进家门了。
每年,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村民的需求,为容易受大象影响的村民拉起电围栏。同时,我们每年也会去向村民和村政府去了解电围栏的维护、使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目前,我们已经支持村子里21户村民拉起了电围栏,许多村民都表示,“安上电围栏以后,大象久没有再进来过了。”
3)
生计发展

野象的出没给当地茶农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踩坏茶田、耽误村民采茶、破坏村民在田间搭建的休憩棚……
为推动当地人象和谐共处,从2021年10月,我们从村民那里收购了一批零化肥农药的生态茶,建立“云南大象茶”品牌,希望村民可以从大象茶中获益,进而减缓大象对人们生活的破坏,缓解人与大象间的冲突。
提起自家的生态茶,茶农们十分骄傲。“我们家荒山上的生态茶已经有三、四十年以上没有打过农药了。”
村里的生态茶种在远离污染的山上,种植过程不施加任何化肥、农药,一年只采摘一次。我们推广生态茶,也是在鼓励当地村民以更加环境友好的方式种植茶叶。
在种植过程零化肥农药的同时,村民也用手工炒茶的方式来保障口感:首先通过摊凉、杀青来让叶质柔软、颜色变暗;然后再烘烤揉捻,使叶片卷皱,初具条形;最后晒干,让叶质干燥,一折即断。
野象茶所带来的利润,将全部反哺到大树脚村,支持我们在当地缓解人象冲突的行动。
4)
宣传教育

自2021年开始,我们每年会针对当地儿童的需求、兴趣,开展关于野象的儿童工作坊活动,向儿童传播防范野生亚洲象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躲避危险的能力。
学员开展过“亚洲象知识科普”、“亚洲象知识竞赛”、“亚洲象话剧”等主题工作坊。同时,我们使用小鹏公益开发的“大象要回家”益智桌游,带领当地小学生、初中生学习了亚洲象及亚洲象保护的相关知识。
截止目前,我们共开展了超过十场针对当地儿童的工作坊。许多小朋友一开始对亚洲象带有刻板印象,比如大象会吃猪等牲畜,不理解为什么需要保护亚洲象,以及不清楚亚洲象的基本情况。在参与工作坊后,许多小朋友更加了解亚洲象的基本常识和习性,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躲避危险的能力。
为了方便村民理解,我们还以村民为主角,拍摄了一支安全科普的小视频。
我们留在宾馆的墙绘,画出了大象戏水、进食、泥浴等行为,以此让村民感受到大象的可爱。
5)
公众分享

2022年,项目导师在耶鲁环境学院分享云南人象项目的案例。她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分享了许多云南当地政府对大象的保护措施:比如云南多地采用了替代性食物源基地,种植一些大象喜欢吃的植物(玉米、甘蔗等),从而把大象从庄稼地吸引走,减少对村民的干扰等等。
2022年12月,我们在上海联合图书馆组织线下观影分享会,向观众分享人象冲突话题,以及在村子里做公益的体验。
2023年9月,我们在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上,向数百名参与者分享云南人象等项目。
2023年11月,我们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展位上,向关注自然教育的伙伴分享云南人象等项目。
6)
周边设计

远行客学员杨同学在项目结束后,运用自己的绘画技能,为云南人象项目设计了一套明信片。杨同学设计的明信片目前已经上架了远行客微店。明信片的所有利润,都将用于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