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学员故事|在泸沽湖畔发传单、隔着时差做分享,她想努力传播摩梭文化

  • 圆子
  • 2023年3月31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1月9日


Amy目前在美国读高中,是一名11年级的学生。这个说话软软糯糯的女孩,对与“性别平等”、“文化”相关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关注到“性别平等”这个话题源自于一次家庭出游。家中男女成员的任务分配不均,让Amy察觉到了一些被忽略的性别平等问题。


然而,当她在课堂中分享这个件事时,班里的一位男同学却深感不解。这位同学将男女家庭角色的不同归结于文化水平原因,诧异于大多女性时至今日仍能在社会中感受因为性别带来的不公。在他看来,在现代社会当中,男性跟女性就是平等的。


这让Amy陷入沉思:到世上究竟还有多少人在遭遇性别不平等,而又有多少人对身边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毫无察觉。


因此,Amy在看到“母系大家庭”,“走婚”这样的字眼时,迸发了想要一探究尽的兴趣,想知道摩梭人的对待性别的观念是什么样的。



01 误解与事实



2022年8月,Amy跟随远行客来到了泸沽湖。坐在摩梭人传统的母屋里,围绕在火塘边,大家听着摩梭人博物馆解说员阿牛哥以及馆长多吉老师讲述着摩梭人对女性、婚姻、家庭和自然的看法。在摩梭人的村落里,大家从纺织、民歌、医药非遗传人处了解摩梭人的传统生活习俗。


对摩梭文化有更深入地认识后,Amy意识到之前在网上查到的一些浅显知识事实上都是有误的。于是,她和同伴们走上街头采访游客,看看他们对摩梭文化的了解。


通过采访,她们发现有一部分游客对摩梭人的走婚文化和男女地位有着很大的误解。于是,Amy与她的小组成员决定将她们调研到的真正的摩梭文化展示给大家。她们写下了调研文章《游客对摩梭文化的部分偏见与事实》,并发表在媒体平台Youth For SDGs上,让更多人客观地了解摩梭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


▲ 在泸沽湖边采访游客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同时,Amy的小组成员为博物馆制作了宣传海报。Amy亲自走上街头向游客宣传,并与泸沽湖边的商店老板沟通,将宣传海报贴在店铺内,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人前往摩梭人博物馆了解真正的摩梭文化。


▲ Amy和伙伴在大落水村张贴摩梭人博物馆宣传海报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七天的实地调研对于Amy来说既辛苦又充实。她和同行的伙伴开玩笑讨论,什么才相遇短短一个礼拜,但是却觉得好像认识了好久好久。“因为我们晚上根本不睡觉!我们一天都当两天用。”Amy很兴奋地说道。



02 分享会的萌生



实地调研结束后,Amy与摩梭文化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Amy看来,尽管当时调研很辛苦,但也是她第一次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原来和路人、和非遗传承人聊天是那么有意思;原来以前她不了解的摩梭文化那么宝贵;原来在人人都追求发展,追求前卫的社会里,也有这样一群质朴的摩梭人,在好好保管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礼物。


这也是Amy第一次认识到民族文化在传承时所面临的困难。于是,她萌生了想要举办一个线上分享会的念头,想向那些还没去过泸沽湖,还没来得及认识摩梭文化的人们分享她所有的收获。


不过,筹备分享会对于有“拖延症”的Amy还是有不小的挑战;过去也发生过因为她的拖延,而导致活动无法推进下去的情况。但是,这一次扎实的调研经历,让Amy学到了非常多东西,有很多话想向大家分享;她也打心眼里觉得,摩梭文化是值得宣传的民族文化。


带着这样的初心,在远行客老师的帮助下,Amy一步一步缕清了思路,知道如何阶段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 Amy的分享会宣传海报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准备工作在开心与焦虑交替的情绪中进行着。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早晨,Amy的线上分享会如期举行。分享会中,Amy讲述了自己在泸沽湖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对摩梭文化和家庭关系的理解,还与摩梭人博物馆的多吉馆长进行了对谈。学识丰富的多吉馆长讲述着摩梭人的家庭观和自然观,引领观众们更深入地走进摩梭文化。


线上分享会一共吸引了超过100位观众进入微信群,当天有40余位观众参与了分享会直播。会后,许多观众表示对摩梭文化产生兴趣,并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 分享会后,观众们对Amy的肯定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在分享会结束后,还有一位做自媒体的观众觉得内容非常好,于是向Amy发出邀约,希望将分享会音频授权给她的播客。


▲ 小宇宙主播的邀约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03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从出生到现在,Amy是一个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理解都来自于书本与课堂。但是在她看来,这些理解与她真正去到泸沽湖与自然接触所带来震撼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


前往摩梭人居住的村镇时,面包车穿梭在田野中造成一路上的尘土飞扬,路上的颠簸,凉爽的风, 半路下起的雨,路上的牛羊,穿过的玉米地,洗过手的小溪……时隔半年,Amy回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这些与自然接触的体会深刻地留在她的心里。


说来有趣,实地调研期间最让Amy难以忘怀的经历,不是采访了某个人、了解到了某个新知识,而是去摩梭酿酒传承人的地里挖土豆


诺大的田野里,湛蓝的天空下,十几个人拿着锄头,带着手套挖土豆、捡土豆、分类、装袋,忙活了大半天。从一开始的好奇地尝试,到后来分工明确,大家都笑称自己是流水线女工。每个人都在感受着劳动的快乐,任由汗水挥洒在这田间地头。


▲ 捡土豆的Amy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这番体力劳动让Amy感受到人类和自然之间本应该拥有更加紧密的关系。


 “说一万遍保护大自然都不如亲眼看看大自然,说一万遍要懂得感恩都不如拿起锄头去挖几个土豆。”Amy感叹到。


▲ 挖土豆的“女工”们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在谈到这次挖土豆的经历给她带来的思考时,Amy又补充道:“这个道理,其实跟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是一样的。了解和学习才能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只有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大家才会愿意付出精力,付出时间去维护、去传承。


这次的调研经历,让原本想要申请社会学的Amy对文化研究也产生了兴趣。正值春假回国的她,打算继续展开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希望今年的申请季,她能够带着在泸沽湖畔的美好回忆,最终如愿以偿。

Comentários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