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生态农业,在城市里打造一亩良田
成都生态农业现状调研项目
项目类型
实地项目
项目时间
8月9日-8月15日
项目课题
化学:天然香料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分子如何达到驱虫效果?如何合理施用肥料,保证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生物:含有害化学物质的驱虫剂会如何伤害土壤中的微生物?
环境科学:农药、化肥中的化学制剂如何进入水系统中,对淡水资源带来什么影响?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如何影响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如何利用自然农法克服虫害?零化肥、零农药的作物种植体系如何保证作物产量?
经济:市场经济下,食品巨头如何的通过采购力使得供应商降价? 生态农业经济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工商管理:如何通过社区支持农业,促进食物公平贸易?
市场营销:结合体验营销理论,如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
项目背景
餐桌上的食物,超市和市场采购的食材,我们真的足够了解它们吗? 它们是从哪里来,由谁生产,生产的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农药、化肥、抗生素?这些食物真的健康吗?
2015年,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每亩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会让土壤板结和酸化。不健康的土壤会让作物生病,因此需要喷洒更多农药,农药会杀死很多土壤的微生物和细菌,造成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下降。为了提高产量,农民不得不施用更多的肥料。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即便使用了化肥、农药和激素,农民的收入却并没有因此上升。因为农民没有议价权,种子、农药、化肥、种苗、饲料、价格不受自己掌控, 辛苦种植的产品只能卖给中间商。
为了吃上健康的食物,一些人开始尝试种植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粮食和蔬菜。一些组织开始营造一种新的农业模式,通过市集、社区支持农业(CSA)、宅配、网店等模式,自己定价,把菜直接卖给消费者。在农民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食物可以与环境相关:粮食生产过程中有没有污染环境、食物的包装和运输有没有导致更多碳排放,粮食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有着怎样的关系。食物也可以与社会关系有关:食物贸易是否公平,农民有没有被剥削,消费者有没有被欺骗,传统食物制作与商业化的食品标准化制作区别如何。
透过这样的视角,环境保护、农村发展、国际贸易、社会正义、公共健康、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议题,都可以在食物中得到呈现。
项目亮点
1. 环境热点话题:地球水总量只有2.5%为淡水,农业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取用量的近四分之三。生态农业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土壤、水源等周边环境。在项目中,学员将进一步理解朴门永续理念、自然农耕、生态有机种植等各种适合本地操作的种植模式,达到农场内部生态系统的自我良性循环。
2. 食物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化肥、化学农药、转基因等技术,土壤肥沃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生态学失衡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浮出水面。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一种更健康、可持续的食物体系——生态农业。在项目中,学员将进一步理解农业到食品的供应链,了解生态农业如何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3. 难得的采访资源:学员将对话使用不同农法种植的农场主、学者、生态小农的平台创始人,通过访谈不同群体,了解生态农业是什么,土壤等环境如何食物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
4. 丰富的实践机会:学员有机会学习如何利用家中厨余进行堆肥,将来可尝试在家中开展种植实验;学习如何分辨食物采用农药种植还是有机种植;学习通过化学提纯手段制作一瓶属于自己的纯露/精油;学习不同蔬菜的种植方法,亲手到农田中摘菜并制作美食。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8月9日-8月15日
调研地点
四川成都
招募人数
每期学员不超过20人,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能积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且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吃苦精神。申请人需要通过线上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一、线上学习与调研期(两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两次线上课程:导师将为学生指导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