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去最后的布依村落,用影像传承非遗文化
贵州布依族文化记录实地项目

项目类型

实地项目

项目时间

7月29日-8月4日;8月9日-8月15日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布依族非遗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是什么?

传媒/电影制作:如何通过纪录片讲好布依族非遗传承的故事?

艺术设计:布依族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应用与创新?

经济学:经济收入如何影响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非遗传承的关系?

商科:布依族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和挑战是什么?非遗产品推广和销售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项目背景

“再晚几年,很多传统技艺可能又逐步失传了。现在如果能用影像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传承方式。”板万村的一位运营者说道。

贵州板万村,深藏在大山之中,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村寨。而随着村寨保留下来的,还有丰富多彩的的非遗文化。

“神秘的山洞里走出一队神秘的人,他们似人非人,似古似今,穿着树皮、蓑衣,下身围着芭蕉叶,脚穿草鞋,有的挑着柴禾,有的挑着好似装着水的两个竹筒,亦步亦趋走下山来……”这是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哑面戏。它是流行于板万村一带的古老的仪式性傩戏,也是一种原始的逐鬼除疫的宗教仪式。

在传统手工艺方面,布依族的编织技艺也独具特色。布依服饰的制作工艺多样,采用了色织、蜡染、扎染、挑花、织锦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工艺体系。具象纹样如桂花、荷花、梅花、稻谷等也在服饰上频频出现,表达了布依族对大自然的崇拜,以及祈祷五谷丰登、万物并生等美好的愿望。

在习俗方面,布依族的婚俗从提亲、订婚到结婚,都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在结婚那天,新郎新娘的“拜天地”被布依族称为“拜亡魂”,新郎新娘跪在堂屋中间,面对神龛叩首,插三根香,点七根蜡烛,还要请芦笙吹奏。这天,新郎新娘双方的长辈要喝见面酒,设丰盛的酒席,布依族叫作“吃合合饭”。

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冲击,许多布依非遗文化遇到许多挑战。“小孩子每天要去上学,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没有人继续传承了。”布依族老人表示。

摩教是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之一。据统计,目前布依族各地的摩师队伍趋于老龄化,摩教仪式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崇尚学习《摩经》的青年也越来越少,《摩经》面临失传,亟待抢救保护。

为了助力布依族的文化传承,在本次项目中,学员将深入板万村, 与非遗传承人、公益组织、村政府、村落管理者等深入交流,调研布依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并选择一具体非遗文化,用影相进行记录。

​项目亮点

1. 学习微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在项目中,学员将向经验丰富的导演学习拍摄微纪录片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从选题到脚本,从拍摄到成片,全部在导师指导下亲自完成。


2. 通过影像记录,传播布依非遗文化:学员将深入贵州偏远村庄板万村,一个拥有众多国家级、州级、县级非遗项目的布依族村落,用镜头捕捉并记录其现存的具体某一项非遗文化,如摩经、婚俗、浪哨歌、哑面戏、布依戏、蓝靛制作工艺、刺绣等。通过影像记录,学员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即将失传的布依族文化。


3. 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项目团队将深入板万村的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非遗工坊运营者、村落管理者及当地村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为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丰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4. 乡村影像放映与留存:在项目最后一天,学员将举办观影会,为当地村民展示小组拍摄的微纪录片。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村民文化贡献的认可与尊重,也为板万村的民族文化影像档案库增添新的内容,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学员作品将成为板万村乡土影像空间的首批作品。同时,这些作品将长期在该空间里进行展览,持续传播布依族的文化。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7月29日-8月4日;8月9日-8月15日

调研地点

贵州黔西南

招募人数

每期学员不超过20人,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能积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且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吃苦精神。申请人需要通过线上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一、线上学习与调研期(两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两次线上课程:导师将为学生指导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等。

  • 第一次线上课:社会调研理论与项目背景课(1.5小时课程 + 1小时作业);

  • 第二次线上课:公益项目方法理论课与细分课题研讨课(1.5小时课程 + 1小时作业);学员将根据分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组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线上调研,并通过小组展示与研讨的方式深化大家对课题的了解。


二、实地调研项目期(为期7天)


导师将带领学员展开实地调研,进行大量的调研与采访;

导师将辅导学员完成调研文章,并完成发表;

导师将为想要自主开展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建议。


三、后续公益实践期(数月甚至更久,学员可自主选择投入的程度)


感兴趣开展后续公益实践的学员将进入项目志愿者群,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自主领取月度公益实践任务;

学员可以根据导师的建议与项目地的需求,长期开展公益传播、公益筹款、公益营销等工作,为学员打造有延续性的影响力;

学员将收获志愿服务证书(含志愿服务小时数);

*如果想基于本次活动的基础,以个人特色深入开展下一步活动,打造有层次感的精彩个人故事,导师可以为学员定制并帮助完成(需另外付费)。

实地行程
Day 1

  • 兴义机场接机,前往板万村(车程约2小时),入住板万古寨;

  • 进行Orientation、破冰活动和安全培训;进行调研采访训练工作坊,并对各自设备进行熟悉与测试。


Day 2

  • 上午,学员将深入板万村的日常生活,探索布依族的传统习俗和乡土文化并进行拍摄。学员将与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所传承的非遗文化的具体实践和现状。下午,学员将与非遗工坊的运营者和村落管理者交流,探讨非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学员还将进行村内随机访谈村民,以调研非遗文化在当地的实际应用和生存土壤,并进行拍摄;

  • 将采访内容进行梳理,优化脚本,以小组形式确定拍摄方案及分工。明确安排好每日工作计划和内容,将脚本内容划分成进度表。


Day 3

  • 上午,进行场地勘查和设备测试,与被拍摄者的提前拍摄沟通,确保一切准备就绪。下午,现场拍摄记录非遗手工艺人的日常生活和技艺传承的全过程。对现场空镜进行抓拍,做好场记工作;

  • 进行素材整理及粗剪的学习。


Day 4

  • 上午,学员继续通过镜头捕捉非遗手工艺人、村民和村领导的访谈,记录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看法和经验。下午,学员将与非遗工坊的运营者、本地文化学者进行深入对话,探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学员还将采访在地公益机构的志愿者,了解他们如何将非遗文化与乡土教育相结合;

  • 根据白天的访谈内容撰写旁白,为纪录片增添深度和情感。


Day 5

  • 上午剪辑工作坊,学员将系统学习视频剪辑;下午,学员将进行实操动手粗剪,导师现场辅导;

  • 继续粗剪,并根据粗剪内容确定需补拍的内容。


Day 6

  • 上午,学员补充拍摄内容;下午,学员将进行最终剪辑,细化内容,并添加必要的配音和音乐;

  • 导师将帮助学员完善最终作品成片。


Day 7

  • 在有当地村民参加的乡村首映观影会上,学员将展示小组拍摄的微纪录片,为其民族文化影像档案库增添新的内容。随后,学员将分享他们的调研体验和收获,导师为学员颁发证书;

  • 返程。


*因纪录片内容不完全受控制,具体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发生的事件作出调整。


项目成果

基础:小组成果

项目分组:学员将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方向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可发表的调研文章。
每组人数:3-5人

进阶:个人成果

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完成高度定制化的个人课题,以及在老师提供的额外辅导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定制化成果。
个人成果需在报名时提前申请,可能选择的具体课题见下一页,具体定制过程需要与该项目的主管老师进行线上沟通确定。
说明:实地调研的行程依然跟随团体进行,但是导师会进行额外的调研与写作辅导。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布依族非遗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是什么?

传媒/电影制作:如何通过纪录片讲好布依族非遗传承的故事?

艺术设计:布依族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应用与创新?

经济学:经济收入如何影响非遗传承?非遗传承人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非遗传承的关系?

商科:布依族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和挑战是什么?非遗产品推广和销售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angelo-pantazis-zXVk8mNl9M0-unsplash.jpg

项目收获

1

一份可发表的微纪录片作品

学员将在专业纪录片导演的指导下,完成一部正式的微纪录片作品,并在传媒平台上发布。

2

一封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并达到分数的学员将100%获得项目导师推荐信。项目导师长期耕耘影响力项目,有丰富的调研和公益实战经验。同时,项目导师也将根据学员在项目中的真实情况写作定制化的推荐信。

3

一张国际认可的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英文的项目证书。同时,我们也将为长期参加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志愿者时长证明。

4

⼀段具有真实社会影响⼒的经历

每个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员将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到尝试缓解社会问题的过程:学习什么是公益、调研、设计公益项目、执行公益项目。
同时,导师将带领学员给具体的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创造真实的公益影响力。针对感兴趣长期参与的学生,导师将帮助学员制定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可持续公益行动计划,并带领学员执行。

5

一个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通过项目,学员会对公益建立更加系统与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员可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一个关心身边人感受、也因此被更多人喜爱的人。
此外,参加项目能够让学员接触到这些学科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员也能通过项目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与事,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6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社会影响力项目,学员们因为兴趣而互相结识和协作。许多学员或成了大学的校友,或成了共同参与比赛、建立社团、创办公益组织的好伙伴。
我们的校友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鼎石学校、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人大附中、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世界各地的学员。


其他安排

交通

往返项目地点的交通费用需要由学员自行承担,但是我们为学员提供往返项目地点的购票建议(机票、高铁票等)、购票服务、以及接送机/站服务。

食宿

我们为学员提供卫生、营养均衡的饮食,主要为当地特色的家常菜。我们为学员提供安全、清洁的当地特色住宿(两人标间,独立卫浴)。

​立即咨询项目👉

共创社会影响力

Previous
Next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