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出没,人怎么办?
人熊冲突线上调研项目
项目类型
线上项目
项目时间
可咨询定制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当地人如何看待人熊冲突?
文化研究:藏区牧民的文化信仰与动物保护有何关联?
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熊冲突?
生物学:如何通过动物行为观测及引导,来应对人熊冲突?
公共政策/国际发展:如何通过政策制定,减少人熊冲突?
新闻/传媒:如何通过新闻媒体,讲述人熊冲突的故事,获得公众关注?
教育/心理:如何针对人熊冲突,开展当地青少年动物保护知识的教育,促进动物保护观念的加强?
商科:如何通过发展商业来造福社区、缓解人熊冲突?
理工科:如何通过科技发明,来减少人熊冲突?
建筑/工程:如何通过设计“防熊屋”,减少人熊冲突?
项目背景
一年前,不少青海牧民搬进了“防熊屋”。这种屋子和草原上传统的建筑不同,只在二楼开窗,门和窗的框架都用铁质,而不是木头。屋子的墙体内用了钢筋加固,门前还挖了一道一米深的坑。
这么折腾,是为了“防熊”。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棕熊学会了到人类定居点觅食,人熊冲突愈演愈烈。据青海省林草局报告,2014-2017年间,全省有14位牧民受到棕熊的攻击,其中5人受伤,9人死亡。
而因此,原本敬畏棕熊的牧民,对棕熊容忍程度逐渐降低,报复性伤害的案例也随之增多。近几年在网络上也,传出少数牧民捆绑、折磨棕熊的视频。
野生动物与社区民众,如何才能和谐共处?牧民的信仰、藏区的文化以及现代管理手段,能否化冲突为共存?本次项目中,我们分为理论学习、调研采访与文章写作、公益实践三个阶段,共同探索这些话题。
首先,导师将带领学员系统学习关于公益、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线上调研全球的人兽冲突,了解该问题缘由以及过往解决方案、经验教训。
其次,学员将调研青海的人熊冲突,并访谈相关公益组织的一线工作人员,探寻当地人熊冲突的解决方案,写作调研文章。
最后,导师将带领同学们策划、开展公益实践,为减少人熊冲突尽一份力。
项目亮点
1. 与一线公益组织合作:自然保护机构深耕一线八年,对当地人熊冲突情况有充分了解,运营了多个防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学员将采访其工作人员,获得来自最前线的宝贵信息。
2. 关注全球热点话题:随着人口增长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人兽冲突成了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的话题,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也反复被提起。通过系统学习关于调研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员更全面了解“如何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3. 调研文章与公益实践双成果:学员将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学术性质的调研文章,并投稿发表;同时,学员将参与到真实的公益行动中,帮助缓解人熊冲突问题。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可咨询定制
调研地点
线上
招募人数
每期项目3-10人,每组3-5人。滚动录取,招满即止。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调研学习能力与对公益活动的热情。申请人需要通过电话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线上学习与调研期(八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四次线上讲座:导师将指导学员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如何进行公益传播、如何写作一篇专业的调研文章等;
一次线上访谈:学员将访谈关注人熊冲突的NGO负责人,了解人熊冲突的现状与挑战;
两节工作坊:导师将根据学员的文章初稿、二稿给予反馈;
一次项目汇报:学员将汇报调研成果与项目反思。
课程安排
Week 1 |
|
Week 2 |
|
Week 3 |
|
Week 4 |
|
Week 5 |
|
Week 6 |
|
Week 7 |
|
Week 8 |
|
*具体上课时间将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协调安排
项目成果
基础:小组成果
项目分组:学员将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方向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可发表的调研文章。
每组人数:3-5人
进阶:个人成果
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完成高度定制化的个人课题,以及在老师提供的额外辅导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定制化成果。个人成果需在报名时提前申请,具体定制过程需要与该项目的主管老师进行线上沟通确定。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当地人如何看待人熊冲突?
文化研究:藏区牧民的文化信仰与动物保护有何关联?
环境科学: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如何影响人熊冲突?
生物学:如何通过动物行为观测及引导,来应对人熊冲突?
公共政策/国际发展:如何通过政策制定,减少人熊冲突?
新闻/传媒:如何通过新闻媒体,讲述人熊冲突的故事,获得公众关注?
教育/心理:如何针对人熊冲突,开展当地青少年动物保护知识的教育,促进动物保护观念的加强?
商科:如何通过发展商业来造福社区、缓解人熊冲突?
理工科:如何通过科技发明,来减少人熊冲突?
建筑/工程:如何通过设计“防熊屋”,减少人熊冲突?

项目收获
1
一份可发表的调研成果
导师将辅导学员完成能体现公益传播性、学术性、深度性的调研文章,并在国内外权威平台投稿发表。过往作品曾发表在国内外顶尖平台,包括国家级平台、顶级公益资讯平台、政策性媒体平台、高校学术研究平台等。
2
一封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并达到分数的学员将100%获得项目导师推荐信。项目导师长期耕耘影响力项目,有丰富的调研和公益实战经验。同时,项目导师也将根据学员在项目中的真实情况写作定制化的推荐信。
3
一张国际认可的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英文的项目证书。同时,我们也将为长期参加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志愿者时长证明。
4
⼀段具有真实社会影响⼒的经历
每个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员将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到尝试缓解社会问题的过程:学习什么是公益、调研、设计公益项目、执行公益项目。
同时,导师将带领学员给具体的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创造真实的公益影响力。针对感兴趣长期参与的学生,导师将帮助学员制定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可持续公益行动计划,并带领学员执行。
5
一个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通过项目,学员会对公益建立更加系统与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员可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一个关心身边人感受、也因此被更多人喜爱的人。
此外,参加项目能够让学员接触到这些学科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员也能通过项目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与事,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6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社会影响力项目,学员们因为兴趣而互相结识和协作。许多学员或成了大学的校友,或成了共同参与比赛、建立社团、创办公益组织的好伙伴。
我们的校友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鼎石学校、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人大附中、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世界各地的学员。
可开展的公益实践
1. 人熊冲突防范
通过筹款安装防护设施(如“刺绳围栏”)的方式,来帮助困难的牧民减少损失,缓解人熊冲突。
2. 公益传播
通过多元的方式传播三江源人熊冲突问题,吸引更多公众了解该话题,提高话题的讨论度与关注度。
3. 发展月捐人
通过选拔,成为当地一线公益组织的筹款志愿者,帮助筹集项目资金,吸引更多“月捐人”,助力公益组织缓解人熊冲突。
立即咨询项目👉
共创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