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田野中,寻找多元信仰的上海
上海多元宗教信仰周末项目
项目类型
周末项目
项目时间
4月5日-4月20日
项目课题
民俗学/人类学:多元信仰在建筑中是如何体现的?
商科/经济学:上海经济的崛起与信仰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学:从古建筑中如何理解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
艺术学 (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古建筑的规制、布局如何体现不同的信仰?
项目背景
城市并非是铁板一块均质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复合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这些多元的人群创造出了一个城市不同信仰的体系。
这种信仰可能源于世俗意义的宗教(如佛教、道教),也可能源于民间自发的民间信仰(如城隍神信仰、妈祖信仰等)。无论是何种信仰,这些信仰体系都构筑起了不同人群对生活、事业与政治仕途的精神寄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得到飞速提升,而以传统乡村为根基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转型。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这种传统的信仰空间是如何完成从乡村到城镇化过渡的?在当下快节奏的城市环境下,传统的宗教、民间信仰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得以保留?
本次项目将从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妈祖信仰、城隍信仰、佛教信仰三个信仰维度出为切入点,带你去理解上海都城社会下多元的人群构成。
项目亮点
多维信仰与城市发展的独特切入点:项目从佛教信仰、妈祖信仰和城隍信仰三个维度出发,探索上海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信仰体系的变迁。
结合历史地理、建筑学与社会学视角:揭示信仰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与意义,展现城市文化的多元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沉浸式学习模式:线上课程与线下实地走访相结合,让学员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与建筑的理解。学员不仅能够学习历史与信仰,还能掌握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4月5日-4月20日
调研地点
上海
招募人数
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优秀的初中生也可以参加。
项目分成果组与体验组。成果组参与时长为六周,体验组参与时长为四周(不参与后续两周报告写作,价格有所减免)。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能积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并通过线上面试。
项目安排
一、线上录播课学习(1周)
第一周:调研方法课:学习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如何进行专业的访谈。
二、线下调研(1次/周,共3次)
第二周:探访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庙宇:真如寺
本周将学习到:
1.从宏观历史地理的视角与微观建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真如寺形成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状况,并就真如寺建筑的演变过程与佛寺特点进行梳理。
2.以真如寺的天王殿为例,解析中国佛教建筑的发展历程与布局状况,追溯汉传寺庙在中国的演变过程。
3.以真如寺元代大殿为例,实景解析斗拱、梁架、屋顶以及各种古代建筑的细节,让大家更加详细地了解与读懂中国古建筑。
4.从真如寺大殿的木构建筑,看南北建筑差异及影响。
5.通过真如寺大殿,梳理自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后中国古建筑的发现史。
第三周:上海与下海、大江与海洋间的民间信仰,探访上海妈祖庙宇:下海庙
本周将学习到:
1.什么是妈祖信仰?为何产生于福建的妈祖信仰,可以在上海落地生根?探索上海下海庙名称由来,并透过对下海庙,了解上海沿海社会民众的民间信仰体系。
2.从宏观历史地理的视角与微观建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下海庙形成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状况,并就下海庙建筑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
3.通过对下海庙的解读,了解1840年开埠前上海的海上交通史。
第四周:人神共建的民间信仰——上海老城厢城隍庙的前世今生
本周将学习到:
1.为什么要建城隍庙,城隍庙里面一般供奉的是哪路神仙?
2.城隍庙具有哪些作用,人们来城隍庙一般祭拜什么?
3.如何从上海老城厢的历史发展,看到上海老城厢城隍庙建筑规制的变化?
三、线上调研报告撰写(2周)
第五周:集体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这次行走所讲解的内容,以及自身感悟,将行与知融合,任意选择这次走读三个信仰体系中的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写一篇以「城市田野下的多元信仰」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第六周:修改调研报告
根据项目老师建议,将报告修改完善。
项目成果
基础:小组成果
所有学员将共同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进阶:个人成果
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完成高度定制化的个人课题,以及在老师提供的额外辅导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定制化成果。个人成果需在报名时提前申请,具体定制过程需要与该项目的主管老师进行线上沟通确定。
项目课题
民俗学/人类学:多元信仰在建筑中是如何体现的?
商科/经济学:上海经济的崛起与信仰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学:从古建筑中如何理解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
艺术学 (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古建筑的规制、布局如何体现不同的信仰?

项目收获
1
一份具有学术深度的调研报告
导师将辅导学员共同完成一份能体现其学术能力、分析能力、专业思考能力的调研报告。学员可以撰写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匹配的课题,完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报告。
2
一封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并达到分数的学员将100%获得项目导师推荐信。同时,项目导师也将根据学员在项目中的真实情况写作定制化的推荐信。
3
一张国际认可的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英文的项目证书。
4
⼀段具有真实社会影响⼒的经历
每个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员将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到尝试缓解社会问题的过程:学习什么是公益、调研、设计公益项目、执行公益项目。
同时,导师将带领学员给具体的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创造真实的公益影响力。针对感兴趣长期参与的学生,导师将帮助学员制定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可持续公益行动计划,并带领学员执行。
5
一个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通过项目,学员会对公益建立更加系统与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员可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一个关心身边人感受、也因此被更多人喜爱的人。
此外,参加项目能够让学员接触到这些学科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员也能通过项目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与事,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6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社会影响力项目,学员们因为兴趣而互相结识和协作。许多学员或成了大学的校友,或成了共同参与比赛、建立社团、创办公益组织的好伙伴。
我们的校友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鼎石学校、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人大附中、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世界各地的学员。
潘同学 – 康奈尔大学
我觉得项目很有意义,也学到了很多和公益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的方式以及案例。通过这次项目我了解公益和女性赋能可以怎么结合起来,也终于发现可以运用的入手点去结合公益和商业。

贾同学 – 复旦大学
在此次活动中,我首先学到了很多公益筹款的知识,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分配任务,提高整组沟通和协作效率。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她们处事积极,认真负责,很有爱心,和大家一起工作和学习我感觉很开心!

立即咨询项目👉
共创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