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搭建线上平台:销售牦牛毛拖鞋,赋能藏区女性
藏区女性赋能营销线上项目

项目类型

线上项目

项目时间

3月8日-4月20日

项目课题

商科/经济:如何通过营销提升藏区女性的经济收入?

人类学/社会学:藏族传统技艺传承的现状和挑战是怎样的?

传播学:如何讲好藏族牦牛文化的故事,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项目背景

“这些传统的技艺都和女性有关。”藏区“治沙英雄”巴让老师说道。随着塑料、白帐篷等制品的出现,许多传统的技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用牦牛毛制成的黑帐篷、鞋垫、拖鞋等,牧民不用了往往留在草原上。它们来自草原,最终又回到草原,可降解的材料没有给草原留下什么痕迹。

为了传承牧民传统的文化,为了给藏区女性提供收入来源,也为了环境保护,于是,女性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通过牦牛毛和羊毛作为原材料,制作牦牛毛和羊毛拖鞋、牦牛毛鞋垫、黑帐篷、天幕等产品。

“羊毛防水,透气性也好一些。”从羊毛、挑选、搓洗、定型、植物染、晾干等步骤,一双羊毛拖鞋就诞生了。妇女需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双拖鞋。

“合作社的女性同属于若尔盖草原的格尔登部落,年龄在31至50多岁不等,她们或是已经做了婆婆,有儿媳或女儿在家料理家事,或是家里的草场早已承包出去。”

女性们来到合作社,学习了新的技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收入,也交上了朋友。

“我们像家人一样,工作的时候特别团结,从来没有吵过架。”扎西措说道。她的儿媳表示,觉得合作社特别好,婆婆在那里可以交朋友。

扎西措今年57岁,参与女性合作社4年了。

没来合作社之前,她每天忙碌于牧区上的家务事。当远方的天微微亮起的时候,每天清晨4点,她拿着桶蹲在牦牛边挤奶,开始一天的生活。中午,她把牛粪倒入烧火的地方,随着烟囱冒出的烟,她开始揉面,给家人做午饭。接着,她开始捡牛粪、制作奶酪和酥油、晒奶酪、洗衣服等等,“什么活儿都干。”她笑道。

来到合作社之后,她可以通过新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收入。“我很满意,这是我第一次有收入。”

“它所做的,只是重新发现产自当地的廉价原材料的价值,重新赋予手工劳动以尊严,它为那些家里牛羊数量少的牧民、离了婚的妇女、还未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体面的工作机会。”

​项目亮点

1. 为藏区组织搭建首个线上销售平台,提高藏区妇女经济收入:许多藏民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向外界推广自己的产品。为了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妇女的收入,在该项目中,我们将为藏区组织搭建首个线上销售平台,推广牦牛毛制成的手工艺品。


2. 推广环境友好型产品,保护草原:用牦牛毛制成的黑帐篷、鞋垫、拖鞋等,牧民不用了往往留在草原上。它们来自草原,最终又回到草原,可降解的材料没有给草原留下什么痕迹。一方面,这些环境友好型产品可降解;另一方面,该产品的部分利润将支持文化保育组织长期以来做的若尔盖草原治沙项目。


3. 传承藏族传统手艺:千百年来,一些游牧区的藏族女性会用牦牛毛和牦牛绒制成黑帐篷、鞋垫、拖鞋等制品。随着商品化的冲击,许多人会用塑料等制品取代。推广牦牛毛制成的产品,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传承该手艺。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3月8日-4月20日

调研地点

线上

招募人数

每期项目2-8人,滚动录取,招满即止。高中生为主,初中生可体验。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调研学习能力与对公益活动的热情。申请人需要通过电话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线上学习与调研期(七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 三次线上讲座:导师将指导学员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如何进行公益传播、如何写作一篇专业的调研文章等;


  • 一次线上访谈:学员将采访藏区文化保育组织负责人,了解起成立、运营状况;


  • 两节工作坊:导师将根据学员的文章初稿、二稿给予反馈;


  • 一次项目汇报:学员将汇报调研成果与项目反思。


课程安排

Week 1

  • Lecture:完成Orientation ;完成公益导论课,学习什么是国际标准的公益,以及做公益项目的常见误区。

Week 2

  • Lecture:学习调研方法论,学习如何做一次专业的案头调研和访谈。

Week 3

  • Interview:藏区文化保育组织介绍其成立、目前运营状况;学员进行访谈。

Week 4

  • Lecture:学习公益传播课和营销课,学习如何写作一篇公益传播文章;学员分享关于公益产品营销案例,以及牦牛毛产品、藏区产品市场调研结果。

Week 5

  • Workshop:导师反馈营销文章框架;

    学员确定营销行动方案,撰写营销文章一稿,并制作营销海报。

Week 6

  • Workshop:导师给予一稿反馈;

    学员撰写二稿,并进行营销实践。

Week 7

  • Presentation: 学员完成公益传播文章以及营销实践,汇报公益实践成果与项目反思。

*具体上课时间将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协调安排

项目成果

基础:小组成果

项目分组:2-4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将根据调研中了解到的当地需求,策划公益实践,写作公益传播文章,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公众号),并实际开展公益实践、创造真实的影响力。

进阶:个人成果

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完成高度定制化的个人课题,以及在老师提供的额外辅导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定制化成果。个人成果需在报名时提前申请,具体定制过程需要与该项目的主管老师进行线上沟通确定。
项目课题
商科/经济:如何通过营销提升藏区女性的经济收入?

人类学/社会学:藏族传统技艺传承的现状和挑战是怎样的?

传播学:如何讲好藏族牦牛文化的故事,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angelo-pantazis-zXVk8mNl9M0-unsplash.jpg

项目收获

1

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公益传播文章

导师将辅导学员完成能体现其调研能力、分析能力、故事讲述(Storytelling)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传播文章,并在新媒体平台发表,去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相关公益实践,并打造自己的个人IP与文书故事。

2

一封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并达到分数的学员将100%获得项目导师推荐信。项目导师长期耕耘影响力项目,有丰富的调研和公益实战经验。同时,项目导师也将根据学员在项目中的真实情况写作定制化的推荐信。

3

一张国际认可的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英文的项目证书。同时,我们也将为长期参加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志愿者时长证明。

4

⼀段具有真实社会影响⼒的经历

每个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员将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到尝试缓解社会问题的过程:学习什么是公益、调研、设计公益项目、执行公益项目。
同时,导师将带领学员给具体的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创造真实的公益影响力。针对感兴趣长期参与的学生,导师将帮助学员制定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可持续公益行动计划,并带领学员执行。

5

一个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通过项目,学员会对公益建立更加系统与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员可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一个关心身边人感受、也因此被更多人喜爱的人。
此外,参加项目能够让学员接触到这些学科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员也能通过项目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与事,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6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社会影响力项目,学员们因为兴趣而互相结识和协作。许多学员或成了大学的校友,或成了共同参与比赛、建立社团、创办公益组织的好伙伴。
我们的校友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鼎石学校、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人大附中、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世界各地的学员。

可开展的公益实践

1. 公益营销


通过营销活动,推广女性合作社做的牦牛毛产品,助力藏区文化传承的同时,为藏区女性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2. 公众宣传


运用社交媒体等平台,传播关于藏区女性制作的牦牛毛产品,提高公众对藏区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3. 促进草原保护


一方面,这些环境友好型产品由牦牛毛制成可降解;另一方面,该产品的部分利润将支持文化保育组织长期以来做的若尔盖草原治沙项目。

​立即咨询项目👉

共创社会影响力

Previous
Next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