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格莱珉:照亮贫困世界的金融奇迹
- Jenny
- 2024年3月30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已更新:2月25日
大家好,我是Jenny,是远行客2023年秋季格莱珉项目的学员。以下是我参加这次项目的收获与感受。
01 参与项目的初衷
停留在书本的学习就像是哈利波特没了自己的魔法棒,没有半点实际用处。我不甘于做一个空有理论知识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书呆子。这成为了我参加远行客格莱珉项目的初衷。
一直以来,我都热衷于讨论关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社会问题。这包括我在John Locke写作竞赛中探讨的财富不平等,又或是校内论文中研究的冲动消费。
但是,在格莱珉项目中,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结合让我感到新奇,这也是我学以致用的一次尝试。同时,格莱珉项目也关注到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利地位,将性别不平等的话题融入了进来。
了解到我的父母辈仍然被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所影响,我深刻相信我这一代将会是改变这一历史的一代。因此,怀着对学科的兴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女性地位的关切,我选择参与这次远行客的格莱珉项目。
02 格莱珉银行与普惠金融
课程初期,我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了格莱珉银行和普惠金融的定义。
格莱珉银行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于1983年在孟加拉国建立。意识到穷人的收入能力和抵押担保物无法支撑他们获得金融服务,他选择将小额贷款提供给最贫困的女性群体,也因此创造了独特的格莱珉模式: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且借款人需以五人小组为单位参与贷款、培训和中心会议。

▲穆罕默德·尤努斯荣获诺贝尔奖|图源:百度百科
在金融方面,格莱珉提供的小额贷款减轻了还款负担,还为那些没有金融意识的穷人提供了金融服务。
在心理方面,尤努斯教授理解贫困女性无法脱离自身环境的困扰,鼓励女性形成社群一起脱离贫困。每周举行的中心会议既满足了格莱珉银行的还款要求又提供了女性会员相互学习,建立情感链接的机会。
即使是缺少金融意识,格莱珉会员也可以通过培训,学会基本的金融知识和十六条公约,让她们在改变经济状况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尤努斯教授坚持以他的方式借贷给贫困女性,让她们重拾脱离贫困的信心、获得创业资金、完善自我认知。这种影响将延展到她们身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
认识到格莱珉的发展和成就,我被尤努斯教授独特的扶贫模式所震撼。这不仅仅是源于格莱珉模式的缜密和有效,更多是他作为创始人,能够不畏风险,因地制宜地改善孟加拉贫困状况的魄力。这绝不是我钻研某个学科就能够获得的眼界和能力,而是要放下书本,走入世界,了解世界。总要先看过这个世界,才能知道它无法言语的困境,才能知道自己理想的世界又是如何。尤努斯教授正是这样,走入了孟加拉贫困女性的生活中,从一个村落开始,将世界变成了他和她们理想的模样。

▲五人互助小组|图源:格莱珉微信公众号
除此之外,对于公益风险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的了解让我意识到减贫事业已经有所成就,且在不断前行着。经济书本上总是将经济发展和财富平等作为两个无法兼得的经济目标,然而,这两种投资方式很好地平衡了追寻资本利益与投资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投资这类带有公益性质的、能够给社会做出贡献的项目,既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又能使更多人受益。
另外,在我眼中,非政府组织(NGO)一直有着弘扬正能量的标签,但他们的工作绝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带起话题、或制作几张扶贫的宣传海报这么简单。事实上,他们需要奔波于世界各地、实打实地走入帮扶对象的生活,将他们从深渊拽到与世界平齐的海平面。
03 采访与写作
在采访阶段,我学习了撰写采访问题和采访提纲的理论知识。例如最简单的:要避免提出只能让被采访者回答“是”或“否”的问题,给他们预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比较正式的采访,不出意料的,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格莱珉经理采访提纲节选
面对第一个采访对象朱经理——格莱珉中国项目部总部的经理,我们小组一开始构思了太多关于朱经理或格莱珉中国的事实信息问题。殊不知,其实很多资料都可以通过自行检索得知,反而浪费了采访时间。
在表述问题上,我的语言不够明确和简练,所以在提问时总需要重复解释问题的意思。如在询问与政府的合作时,朱经理表示需要我明确是哪方面的,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政府合作。由此可见,采访问题的选择不仅要避免太过于具体,也不要太过于广泛。这也透露出我的背景资料搜索仍不够到位。在提问时给采访对象提供具体的细节或许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信息,而不是让朱经理自己去联想和判断。
除此之外,我能够从和朱经理的谈话中明确感受到她十分享受目前的工作。采访中她提到,正是因为兴趣和莫大的成就感让她留在了格莱珉中国,从事这个行业许多年。这也让我意识到扶贫远不只是爱心人士单方面的付出。扶贫行动给帮扶人士带来了无法用金钱和物质衡量的,更宏伟的精神意义。考虑到这一点,减贫事业才在真正意义上是一次共赢。
紧接着,我们小组对格莱珉中国的会员孙女士开展了一次采访。
这次采访令我更加印象深刻,因为我们所遇到的采访对象和朱经理截然不同。采访提纲和真实情况有所出入是难免的,但是在孙女士的这次采访中,近乎大半的问题都没有按照我的原计划问出。
出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低估了采访提纲对于采访对象的影响。孙女士不识字,也不会说普通话,以至于全程的交流都需要中心经理在一旁协助完成,甚至大部分时候我完全听不懂孙女士的回应。尤其是在线上,没有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的辅助,我感到一些尴尬和不适,然而这是作为采访者的我本应当提前预知且避免的问题。
意识到这个情况,我不得不放慢语速,调整我问题中过于复杂的概念,以更加口语的方式向中心经理和孙女士表述我的意思。虽然我们获得了一些信息,但是对比我们采访提纲还只是冰山一角。
这次的失误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参差,这不仅包括物质条件、精神世界、职业、教育背景等,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距离。作为采访者,我必须要承认采访对象可能与自身截然不同的事实,不能用以己度人的方式撰写采访提纲。

▲孙女士采访提纲节选
而面对孙女士,我意识到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么遥远、我能够帮助到她的力量是有多么渺小以及要真正帮助到贫困女性是有多么困难。但是带着我想要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初衷,我很庆幸我有一次帮助她拓展杨梅酒销路的机会。
当我发现自己能用对经济和市场营销的浅薄理解为她做些什么的时候,我激动地发现,曾经书本上的知识恍然间有了用武之地。
我还借此机会完成了一个公益创投计划书,从我们的团队优势,到帮扶对象的情况和需求,再到方案的设计、短中长期目标、风险与应对措施等等,我们都帮助孙女士都做出了明确、可实现的规划。同时,吸取了采访中的教训,我学会了用更加易懂的方式呈现我的成果。
虽然我无法得知我微薄的力量是否真的触及到了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但是我相信如果某天,我在某个购物平台上看到了她出售的杨梅酒,我会像朱经理一样获得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
在撰写调研文章阶段,我选择讲述我最有感触的格莱珉模式和其给中国女性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有感触是一回事,写出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再一次让我认识到宣传扶贫运动的困难——没有抓人眼球的文笔,或许很多人永远都不会了解到格莱珉银行的壮举,也不会知晓格莱珉中国已然对贫困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善。
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转换读者视角的重要性,所以我理所当然地默认读者知道搭便车行为这种经济术语,也对格莱珉模式有大概的了解。但是,我的目的是要让即便对减贫事业毫无认知的人都能从我的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因此,我需要抛开作者视角,看到读者真正想了解什么,什么样的表述能让他们真的产生共鸣。
在初期,反复的修改让我感到厌烦。然而当我回想起我被格莱珉打动的经历,我意识到,每一次打磨都像是把手中斩断贫困的利剑变得锋利,再由我的文字,递到所有读者手中。很幸运的是,我们的文章最终得以发表。我不求真的能改变世界,但只要多一个人在我的文字上停留多一秒钟,或许未来就多了一束照亮贫困生活的光。

▲发表的调研文章节选
项目结束,我跟许多人谈论过格莱珉项目的经历。在大学招生官和校友问到我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时,我总会想到贫困与女性权益。当我提及格莱珉银行,他们大多表现出疑问和好奇,也许这个词真的没有在他们的认知中出现过。
但无论如何,当他们问出“哦?可以仔细讲讲你的收获吗?”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世界能够照亮他人的光或许又多了些许,我微薄的力量或许又触及到了世界更遥远的角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