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云南人象如何实现和谐共处?
云南人象实地项目

项目类型

实地项目

项目时间

3月30日-4月5日;6月23日-6月29日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结合冲突理论,村民与野生亚洲象之间在土地、资源获取的现状是什么?

心理学:结合应用认知行为理论,当地居民如何认知人象冲突?

教育学:公众教育对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传播学/传媒:结合媒介生态理论,不同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报道,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

经济:根据行为经济学,当地居民在人象冲突管理中的行为动机和偏好是什么?使用环境经济学,人象冲突在当地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金融:保险机制对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市场营销:如何通过“野象茶”品牌定位,使象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环境科学:依据环境正义理论,人象冲突管理策略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当地社区居民的权益?如何有效地缓解人象冲突?

信息技术: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发挥了哪些作用?

项目背景

“大象”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可爱?温顺?

很可惜,对于一些真正与象为邻的人而言,大象的形象可能是“危险”“可怕”。

在我国云南,生活着超过300头野生亚洲象。为了寻找食物和更多的栖息地,这些野象经常会到访附近的村庄。

2017年,一群野生亚洲象迁徙到了某个宁静的村庄,并留了下来——比起树叶、青草, 大象更爱吃村民农田里的甘蔗、玉米。吃饱喝足后,他们还喜欢到村子里的居民家“玩耍”,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容易“下手过重”。

村民最开始对大象的到来是惊喜的。但是,惊喜逐渐变成了惊吓:大象破坏农田,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大象会威胁村民的人身安全,甚至有伤人的情况。

如今,村民们在出门耕作前都会随时注意监测员发布的大象行踪,躲着大象。当有大象进村,村民们有时也会用灯光等工具驱赶大象,并开启电围栏“防象”——这对于我们来说有点荒诞的场景,时不时就在村里发生。

如何减少野象对人的威胁?如何弥补村民的损失,甚至让村民从野象的到来中受益?人与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这个村子,和今天云南许多野象“作客”的其他村庄,都需要一个答案。

​项目亮点

1. 切合国际热点话题:“人兽冲突”问题在全球广泛存在,更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云南“野象北上”成为了国际新闻热点,云南的“人象冲突”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珍贵的研究案例:在本次项目所在地,看到象群甚至比在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还要容易。在这里,人与象存在大量、长期互动,且已经有了一些减少人象冲突的前沿实验措施,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学员将有机会与村民、茶农、监象员、村政府等对话,了解人象冲突的真实情况与应对方案。


3. 丰富的实践机会:学员有机会从0到1地参与甚至发起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尝试为野象出没的村庄带去真实的帮助。我们自2021年起便在该村庄开展缓解人象冲突的实践,包括儿童教育工作坊、太阳能灯、电围栏防治、网站搭建、生态茶叶包装和助农、人象冲突宣传教育等项目。根据调研后的实际需求,许多学员在其中参与甚至发起了许多公益实践。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3月30日-4月5日;6月23日-6月29日

调研地点

云南普洱

招募人数

每期学员不超过20人,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能积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且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吃苦精神。申请人需要通过线上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一、线上学习与调研期(两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两次线上课程:导师将为学生指导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等。

  • 第一次线上课:社会调研理论与项目背景课(1.5小时课程 + 1小时作业);

  • 第二次线上课:公益项目方法理论课与细分课题研讨课(1.5小时课程 + 1小时作业);学员将根据分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组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线上调研,并通过小组展示与研讨的方式深化大家对课题的了解。


二、实地调研项目期(为期7天)


导师将带领学员展开实地调研,进行大量的调研与采访;

导师将辅导学员完成调研文章,并完成发表;

导师将为想要自主开展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建议。


三、后续公益实践期(数月甚至更久,学员可自主选择投入的程度)


感兴趣开展后续公益实践的学员将进入项目志愿者群,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自主领取月度公益实践任务;

学员可以根据导师的建议与项目地的需求,长期开展公益传播、公益筹款、公益营销等工作,为学员打造有延续性的影响力;

学员将收获志愿服务证书(含志愿服务小时数);

*如果想基于本次活动的基础,以个人特色深入开展下一步活动,打造有层次感的精彩个人故事,导师可以为学员定制并帮助完成(需另外付费)。

实地行程
Day 1

  • 抵达云南普洱并入住;

  • 进行Orientation、破冰活动和安全培训;开展采访训练工作坊。


Day 2

  • 上午,从普洱市区前往村庄;下午,入户采访当地村民,了解他们对亚洲象的认知与态度;

  • 小组内回顾与交流,整理调研笔记。各小组在导师指导下明确调研文章框架。


Day 3

  • 上午,访谈村干部,了解村里人象冲突的现状、官方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下午,远距离进行亚洲象活动观测,了解象群在周边的活动情况;向农户学习野象破坏保险补偿机制,了解该机制面临的问题;

  • 小组内回顾与交流,整理调研笔记。各小组开始准备调研成果。


Day 4

  • 上午,与亚洲象保护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亚洲象的基本情况、云南人象冲突的现状与解决问题需要面临的挑战;下午,采访监象员,了解他们工作现状与挑战,学习防范人象冲突的监测机制;

  • 各小组完成调研成果初稿,导师反馈修改意见。


Day 5

  • 上午, 回访安装了防象围栏的村民,了解其应用现状;下午,访谈茶农,了解野象对茶田的影响,体验云南茶园产业的采茶、炒茶步骤;

  • 各小组完成调研成果二稿,导师反馈修改意见。


Day 6

  • 策划公益实践,在当地展开针对性的公益实践项目;

  • 完成调研文章终稿,确定后续公益实践方案。


Day 7

  • 项目整体复盘;导师为学员颁发证书,指导学员后续开展公益实践;

  • 从村庄驱车返回普洱市,前往机场,返程。


*根据采访对象时间,实际日程可能会有少许调整。


项目成果

基础:小组成果

学员将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方向组成小组,每组3-5人,共同完成可发表的调研文章。

进阶:个人成果

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完成高度定制化的个人课题,以及在老师提供的额外辅导帮助下,完成相应的定制化成果。
个人成果需在报名时提前申请,可能选择的具体课题见下一页,具体定制过程需要与该项目的主管老师进行线上沟通确定。
说明:实地调研的行程依然跟随团体进行,但是导师会进行额外的调研与写作辅导。
项目课题
社会学/人类学:结合冲突理论,村民与野生亚洲象之间在土地、资源获取的现状是什么?

心理学:结合应用认知行为理论,当地居民如何认知人象冲突?

教育学:公众教育对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传播学/传媒:结合媒介生态理论,不同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报道,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

经济:根据行为经济学,当地居民在人象冲突管理中的行为动机和偏好是什么?使用环境经济学,人象冲突在当地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金融:保险机制对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市场营销:如何通过“野象茶”品牌定位,使象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环境科学:依据环境正义理论,人象冲突管理策略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当地社区居民的权益?如何有效地缓解人象冲突?

信息技术:无人机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发挥了哪些作用?
angelo-pantazis-zXVk8mNl9M0-unsplash.jpg

项目收获

1

一份可发表的调研成果

导师将辅导学员完成能体现公益传播性、学术性、深度性的调研文章,并在国内外权威平台投稿发表。过往作品曾发表在国内外顶尖平台,包括国家级平台、顶级公益资讯平台、政策性媒体平台、高校学术研究平台等。

2

一封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并达到分数的学员将100%获得项目导师推荐信。项目导师长期耕耘影响力项目,有丰富的调研和公益实战经验。同时,项目导师也将根据学员在项目中的真实情况写作定制化的推荐信。

3

一张国际认可的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英文的项目证书。同时,我们也将为长期参加公益实践的学员提供志愿者时长证明。

4

⼀段具有真实社会影响⼒的经历

每个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员将实践发现社会问题到尝试缓解社会问题的过程:学习什么是公益、调研、设计公益项目、执行公益项目。
同时,导师将带领学员给具体的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创造真实的公益影响力。针对感兴趣长期参与的学生,导师将帮助学员制定长达一年以上的长期可持续公益行动计划,并带领学员执行。

5

一个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通过项目,学员会对公益建立更加系统与全面的认知。同时,学员可能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一个关心身边人感受、也因此被更多人喜爱的人。
此外,参加项目能够让学员接触到这些学科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对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员也能通过项目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与事,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

6

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社会影响力项目,学员们因为兴趣而互相结识和协作。许多学员或成了大学的校友,或成了共同参与比赛、建立社团、创办公益组织的好伙伴。
远行客校友包括来自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鼎石学校、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人大附中、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世界各地的学员。

可开展的公益实践

1. 安装防象设施


电围栏是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的一种有效防象方法。它以脉冲的方式放电,能够在不伤害大象的前提下起到警示作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对接了相关资源,已经支持18户村民完成安装。


2. 推进公众教育


在过去,我们曾与学生搭建了“野象村”网站,帮助读者关注与了解“人象冲突”问题;开展了8次儿童工作坊活动,通过演习、桌游、讲堂等方式向儿童传播防范野生亚洲象的相关知识;拍摄了一支安全科普的小视频,还为村民留下了与大象相关的墙绘,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大象。


3. 发展当地生计


大树脚村配置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象群影响,很多村民收入受到影响。为了帮村民发展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替代型产业,以及为了鼓励更多村民种植环境友好、回报更高的生态茶,我们持续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村民收购生态茶,并创立了“云南大象茶”品牌。销售利润将全部用于村庄的公益项目。


4. 整理人象共处案例集


我们将村民与野象发生的故事整理成“大树脚村人象共处案例集”,通过收集和记录村民与大象的故事,更好地了解村子里人象共处现状,以及村民对大象的态度。同时,整理国内的成功防治经验,希望供其他国家参考。


交通

往返项目地点的交通费用需要由学员自行承担,但是我们为学员提供往返项目地点的购票建议(机票、高铁票等)、购票服务、以及接送机/站服务。

食宿

我们为学员提供卫生、营养均衡的饮食,主要为当地特色的家常菜。我们为学员提供安全、清洁的当地特色住宿(两人标间,独立卫浴)。

​立即咨询项目👉

共创社会影响力

Previous
Next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