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尘肺病人说“我们不能呼吸”
尘肺农民家庭关爱项目
项目类型
实地项目
项目时间
3月10日-3月16日;3月22日-3月28日;
3月30日-4月5日;6月23日-6月29日;
7月2日-7月8日
项目课题
心理学:结合应激理论,尘肺病患者如何处理健康的不确定性和心理压力?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尘肺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是什么?
教育学:应用成人教育理论,如何有效地向尘肺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管理、预防措施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训?
人类学/社会学/公共政策: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尘肺病患者在工作、社区参与中遇到什么样的障碍?
历史学:尘肺病人在中国的发展史是什么?
经济学: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尘肺病如何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生产力和收入?结合福利经济学,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提高尘肺病患者的总体福利?
市场营销:基于营销理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策略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
工商管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再就业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劳动市场?
医科:患者如何通过物理康复训练缓解尘肺病?基于预防医学理论,尘肺病的预防策略有哪些?尘肺病患者药物服用的现状是什么?
项目背景
在被誉为“江南煤都”的江西萍乡,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尘肺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普遍选择进入乡村私人小煤窑挖煤,却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吸入了大量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而最终在中年时患上了尘肺病。
这是一种不可逆、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会出现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等一系列并发症。到了晚期,病人无法躺卧,只能佝偻着陷在沙发里,依靠24小时工作的呼吸机来维持虚弱的肺部功能。
“尘肺病的痛苦指数很高,很多人最后都是活活憋死的。”大爱清尘的创始人王克勤提到。
患病的代价不只是生理上的巨大痛苦。许多尘肺病患者都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并几乎用尽了全部积蓄治病,只能依靠每月数百元的低保勉强度日。同时,患者们的妻子、儿女也要背负经济、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
据估计,中国有600万的尘肺农民。因此,如何缓解尘肺患者的病痛、如何帮助尘肺家庭缓解压力,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议题。
本次项目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尘肺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公益组织为了帮助尘肺家庭所开展的服务。
项目亮点
1. 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和劳动保护话题:尘肺病是由长期吸入含有煤尘或其他有害粉尘的空气引起的一种职业病,在工业、矿业和建筑行业密集的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尘肺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之一,在防治上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学员有机会了解中国尘肺农民的历史,对比不同国家尘肺病人的政策和现状。
2. 成果具有社会影响力:远行客自2020年开始就与当地公益组织开展各项公益项目,学员在项目过程中搭建了中国第一个关注尘肺病患者的医疗小程序、资助中国第一个尘肺农民康复中心、帮扶尘肺病人开展八 月瓜、养牛等生计发展、尘肺妈妈心理哀伤辅导等项目。同时,学员有机会参与公益组织“尘肺农民生存现状”的相关研究,并呈递给相关政府部门,助力改善尘肺农民生活质量。
3. 与当地最权威的尘肺病调研机构合作:当地公益组织长期服务尘肺农民。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对当地数百户尘肺病患者进行数百万元的医疗救助,并在康复中心累计开展了397期服务。行健公益开展的“畅呼吸”关爱尘肺农民项目获江西省赣鄱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学员有机会向前沿机构学习,整理相关成功经验。
4. 能够在一线采访到难得而丰富的调研对象:学员有机会访谈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当地公益组织、一线志愿者、医疗工作者、尘肺农民及其家庭成员等。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尘肺病人在经济、医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挑战。
项目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3月10日-3月16日;3月22日-3月28日;
3月30日-4月5日;6月23日-6月29日;
7月2日-7月8日
调研地点
江西萍乡
招募人数
每期学员不超过20人,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
招募要求
学员需要能积极认真完成项目任务,且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吃苦精神。申请人需要通过线上面试才能录取。
项目安排
一、线上学习与调研期(两周,每周需要约3小时)
两次线上课程:导师将为学生指导如何开展专业的公益项目,如何开展专业的社会调研与采访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