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故事|左手MIT右手剑桥:数学学霸在凉山
- 圆子
- 2023年5月19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1月9日
Alberti是一名来自重庆的高中生。小学数学一直满分,初中数学从未考过140以下的她拥有超强数学天赋。今年申请季,她获得了包括剑桥、MIT、UCLA、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一众名校录取。
选择专业时,虽然父母希望她将来学医或者从商,Alberti也尝试过在两条道路上学习,但参加这两个方向的竞赛都没有获得过解出一道数学题所带来的成就感。于是,她决定探索一下数学这条路,申请了三个数学夏校。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即便学习大学到研究生领域的知识、即使有解不出的数学题,也还是能找到其中的乐趣,仿佛是在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在确定自己对数学怀有真正的热情之后,Alberti决定将数学作为大学的申请方向。
不过,数学并不是她生活里的唯一、拉小提琴,打篮球,拳击……这些都是Alberti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同时,她也对女性、文化等话题感兴趣。
去年暑假,她去了四川凉山,参与了远行客「儿童教育与文化传承调研项目」,和导师一起探究彝族文化传承,以及异地搬迁后居民的生活现状。其中的许多经历,到现在还深深印刻在Alberti的脑海里。
01 走进真实的凉山
为了了解当地文化传承情况,Alberti和队友们采访了一些售卖彝族传统服装的妇女,然而采访结论似乎和大家的想象不太一样:一位年轻彝族女子告诉他们,现在传统衣服销售很困难,即便是在火把节期间,销量也不容乐观。接下来,她可能想要离开凉山出去打工,找人一个汉族人结婚生子。
Alberti很好奇,问她为什么想要找汉族人结婚?这位妇女回答道,她觉得也许汉族人更加自由,少了彝族人之间的很多规矩。
Alberti从来没想过,在少数民族眼里的汉族原来是这样的。这也给Alberti另一种视角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之后,他们又去到了异地搬迁社区,看看搬新家的彝族居民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 采访异地搬迁社区的居民 | 图源:远行客
回想起来,仍然让Alberti感到温暖的人是住在社区里的一位阿姨。这位阿姨带着她过世姐姐的女儿,两个人相依为命。就算她吃不饱,也会保证孩子营养充足。在这样真实的事件面前,Alberti觉得特别感动。在她看来,“这种温情能够超越有钱人的那种冷漠。”
除了入户拜访居民,Alberti和伙伴还在社区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社区内设置的四点半课堂让放学后的孩子们能够上一些兴趣课程,或者参与各类开拓视野的活动。在这里,Alberti和同行的伙伴们给孩子们一起上课。

▲ 社区内的“四点半”课堂 | 图源:远行客
中间还发生一些小插曲。两位长期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对Alberti一行人的到来有一丝敌意,觉得他们只是“来看一圈,拍个照就走”,是来“消费”公益,而非真正地抱着想要为当地带来积极改变的想法而来。于是,他们告诉Alberti:“如果只是来拿着手机拍照的话,就可以不用来了。”
对此,Alberti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为志愿者,都是希望这个社区做得更好,不应该比较谁做得更长久。

▲ Alberti在“四点半”课堂 | 图源:远行客
事实上,因为调研时间有限,Alberti和伙伴们确实无法在当地展开长期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来走马观花的。在这样一次调研项目中,远行客更希望大家通过高强度的实地调研,既学会做调研的方法论,也能够对当地情况建立充分且完善的认知,并结合调研结果,再去判断自己能做什么样的行动,来真正为当地带来积极影响。
Alberti和伙伴们同样找到了自己为当地带来改变的方式。在调研中,她们了解到,部分易地搬迁社区的老人主要依靠低保生活,平时舍不得吃大米,只能用玉米粉充饥。于是,她们发起筹款,用于购买大米,捐赠给当地社区的慈善超市。居民可以通过做好事获得积分,来兑换大米、油等日常用品。

▲ Alberti和伙伴为彝族老人筹款 | 图源:远行客
这种执行手段对于Alberti来说也是一种很新奇的方式。在大家的努力下,筹款进程飞快。1万元的筹款目标,最后以近14000元顺利结束。
02 真实的感受
去到凉山前,Alberti也做了大量案头调研。不过,网络上的信息比较有限:要么是凉山特别偏僻,生活不便;要么关于“凉山正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抛开这一部分,Alberti也在实地调研结束后,形成了自己对于凉山的印象:它确实在大山里,但大山里也有温情,也有在网上的文章里看不到东西。只有真正到了这个地方,才会有这些感受。
来自大城市的Alberti也“承认”,自己一开始是带着一丝优越感来到凉山。在前期线上调研中,她似乎只是通过网络上的资料“俯视凉山”,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了解这个地方,也不会记住其中的某一个人。但是身处凉山,Alberti感觉自己真的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在和当地人在平等地交流。Alberti看到了凉山社区里的真实存在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对Alberti来说,这次项目提供了一个与她平时不会接触的人交流的机会。Alberti的社交圈里除了同学,就是比赛认识的伙伴,大家是在一个“世界”里沟通。在凉山,因为语言不通、教育水平的差异,让Alberti感觉自己是在和“另外一个群体”对话。因为当地老人大部分还是说彝族的语言,所以有的时候还需要翻译。正是因此,Alberti会更加用心地去想每一个要问的问题,了解每一个人的故事。

▲ 在异地搬迁居民家中 | 图源:远行客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Alberti也将在凉山的经历写进了多封文书中。此外,其中一份申请材料要求“给一个人写一封信”,Alberti选择写给彝族的女性。她在信中写道,在她看来,彝族的女性也在变得越来越强大。Alberti希望她们能够保持自己的文化,可以活出自己的身份认同。
收获颇丰的申请季已经结束,Alberti也即将前往美国开始自己新的旅程。在美国,她会看到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希望她带着在凉山的经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