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调研维吾尔族音乐,宾大招生官夸他:超酷!
- 圆子
- 2024年4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月25日
Sam是一名美高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他在23年6月前往新疆喀什,调研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这次调研为他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他在申请大学时增添了独一无二的亮点。
在去年的申请过程中,宾大招生官对他的背景印象深刻,甚至在邮件中告诉Sam,他从未见过这么酷的学生。最终,他获得了宾大ED录取!
在Sam高中四年的生活中,音乐是他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对Sam充满了吸引力,让他想要前往喀什,探索这里独特的文化景观。
初次来到喀什古城,当地的传统建筑和特色的装饰让Sam感觉好像世外桃源一样,他进入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里。
“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解)音乐的准备了,但是我是去之后才真正感受到那里的风土人情。“
谈到自己的收获,Sam觉得,自己不仅是了解了木卡姆这种艺术形式,也真正了解了这些木卡姆艺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去到喀什之前,他也曾在线上做过关于蒙古呼麦的研究。然而,这个研究项目更专注于音乐本身,Sam对音乐之外的环境、文化和人并没有太深刻的感知。
喀什古城的茶馆里,音乐声阵阵传来,老人们用热瓦普、达普和扬琴演奏着。因为语言问题,很多游客只能拍拍照,无法和他们进一步交流。
而Sam在本地助教的帮助下,和老人们聊着天,非常深入地了解他们学习木卡姆的历程,生活境况和对自己生活的态度。老人们也很热情地教Sam自己演奏的乐器。在茶馆和老人们交流的画面,到现在都深刻地印在Sam的脑海里。

▲在茶馆里与演奏者们交流|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到了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莎车,Sam和不同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
在观看他们演唱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他们不是为了唱而唱,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调研中的某一天,和几位传承人吃饭的时候,其中一位带上了他的读小学的女儿。饭吃到高兴时,大家就开始唱歌,女孩直接就开始跳起舞来。在当地的夜市里,人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到麦西热甫上跳舞,上至白髯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孩子,都沉浸在热烈而自由的气氛中。

▲夜市里的麦西来甫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这些经历对与Sam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因此,在这次调研结束后,Sam觉得自己在研究事物本身之外,也要更加关注人。
除了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更为深入之外,这次调研也锻炼了Sam的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们对维吾尔族音乐的认识,Sam在喀什古城的老茶馆附近开始进行街头随机采访。一开始他信心满满地说要采访50个人,但因为没有经验和不合适的开场白,导致屡屡被人拒绝,需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顺利进行。但后来,在慢慢掌握与人破冰的技巧后,Sam开始独自完成街采。本以为1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任务,最后到了暮色降临才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Sam学会了处理与陌生人交流的各种小状况,也认识到原来这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维吾尔族的音乐,很多人把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不拉当成维吾尔族的乐器。
在这个过程中,Sam也尝试学习弹奏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热瓦普,因为有学习乐器的基础,所以进步非常快。同时,他也亲身感受到,如果没有学过乐理、也不认识乐谱,民间艺人们要记住每一个木卡姆的旋律和唱词十分艰难。

▲向乐器制作者了解制作方法|图源:远行客Explorer
从喀什回来不久,Sam就开始写文书。他对这次调研的印象特别深刻,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他文书故事的主线。

▲ Sam进入当地小学,向孩子们介绍十二木卡姆|图源:远行客Explorer
除了调研和当地人文之外,最让Sam念念不忘的还有新疆的美食。烤羊肉串、烤羊腰、羊头、烤鸽子还有各种面食、水果、馕,在喀什的每一天Sam都吃得非常开心。甚至回到家后还专门找过新疆美食,但始终比不上当时的味道了。
因此,Sam今年想要带着自己的父母回到喀什,也想把自己去年的经历分享给他们也带他们尝尝新疆的特色。

▲在当地人家中受到的热情招待|图源:远行客Explorer
喀什之行不仅是一次音乐文化的调研,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希望在宾大的校园里,Sam可以继续他对音乐和文化的探索,开启新的旅程。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