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学员故事|在新疆,我看到了别样的风采

  • 宋昭璇
  • 2024年3月1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1月24日


大家好,我是宋昭璇,是远行客2023年暑期新疆项目的学员。这里是我在新疆的故事。



01 追忆新奇的新疆



现在,我们大家又坐在这辆大巴车上,为刚拿到的结营证书骚动不已。7个日夜倏忽而过,今天是最后的时光。带队老师坐在前面,看着我们,不动声色地笑。


到这儿,我已经是在说一个故事的结尾:我的新疆之行,结束了。


现在,我最后一次坐在这辆大巴车靠窗的座位。7天的行程,时时、刻刻,我坐在这儿常常在想的是:我看到了别样的风采。


我朝窗外望去。你当然知道我不会指望看到什么摩天大厦、公园商场之类的东西。我看到的,几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和两排挺挺的绿色的树在公路两边侧立着。这是新疆的树,它的叶片比上海的树更深。这是说它经受了更多磨难吧:它抵挡住了周围的风沙和头顶毒辣的阳光,在沙漠旁庇护一片城市。


▲新疆路边的树 | 图源:宋昭璇


树,是我刚下飞机时最为震撼的新疆景色:不是大巴在一条光秃秃的尘沙纷飞的公路上风驰电掣。这里,大大小小无数辆车驶过,所有人都看得到。也从那时,我开始笑自己的无知:我甚至以为要住在光秃秃的沙漠里,买好了防风沙的冲锋衣哩。



02 公益?新认知!


  

我实在是有点可怜。这种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也并非毫无理由。


起初听到公益项目的时候,脑海里唯一的想法是“捐款”。可我一点不知道,有公益组织这样非盈利的利他性的组织是真正会让我去观察、体验、出成果的。而我听到目的地是新疆,就也吓了一跳。印象中,这是一个边远地带,遍地的沙漠,炎热的天气,杂乱的环境。这以至于最终决定一去还是在父母劝解下,想去消除当时的自己并不认为存在的“误解”。


不得不承认,那时我对于新疆的认知也实在是局限。


初来乍到,我对于喀什的各种东西,自带一种负面滤镜。饭,是地摊烧烤吧?可是当我坐在和内地的一样整洁的餐厅时,深爱上了番茄鸡蛋拌面。公益,是旅游吧?可是老师拉我们去挨个探访参与“驴宝贝”项目的家庭时,我开始对于每个家庭的情况挨个询问,真正地投入其中,为村民们思考如何解决生活困境了。


▲ 参与“驴宝贝”项目的家庭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为此,我被真实情况震撼的程度就像——就像遇到了泥石流。我长到16岁还从未见过泥石流,而我所知道的是,一旦泥石流爆发,必定势不可挡。



03 陷入资金的无力



由于新疆的日照时间长,我的一整天几乎都趁着阳光赶着行程。甚至有每天长达19小时不知疲倦的实地采访、整理录音稿、写文章。


伯什克热木乡是我重点家访的地方。因为没有工厂污染,高大的白桦林成荫,乡道上很干净。新疆的小乡镇已然成为我见过的所有城镇中最整洁的。尽管路旁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是尽村民所能保持的美丽环境也时刻在告诉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忱。


▲ 伯什克热木乡的街道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为了获得调研文章的数据,我和小队挨家挨户了解当地村民的情况。从采访的对话中我了解到,村民为了生活都在辛勤工作,甚至在农闲时期一个人打多份工。然而这些家庭毫无例外,却仍然都在经济上有困难。有车祸导致头部永久凹陷几乎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有年纪较小但身患重病的弟弟、还有为了上大学不得不变卖牛羊等家中财产的姐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我从未想到“大病返贫”和“学习返贫”的家庭离我这么近。仅仅是追求更好治疗和学习,这种在我生活中触手可得的资源,却让一个家庭在贫困线和生死存亡上挣扎。


在一家家实地采访中,我感到很吃力。新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汉语并不好,小队在采访中听新疆式普通话经常出现理解障碍,不得已要把谈话都进行录音后人工转换。这样每天听写两遍的工作量让我有些不耐烦。但是当社工站的老师和村民不厌其烦地为我们重复一个个发音时,我内心的急躁就逐渐化解了。



04 小孩子也可以帮大学生



采访过程在不断刷新我接受困难的底线。我心中的惊讶、同情和痛心随着一家一家的情况而麻木。怎样能最大程度地直接帮助到这些家庭呢?我萌生了帮助当地学生规划职业的想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无疑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特长以及获得更高的收入。


于是,我们小队开始针对乡村里的稀有人群“大学生”来一对一分析。但困境接踵而至,大学生普遍英语水平底下,甚至为了毕业必要的英语4级考试都有不过关的风险。


此外,学校中并没有关于职业的详细介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对不同职业的认识。当我采访当地的大学生小米(化名)姐姐时,她梦想的职业是老师,而这也只是因为老师是个普遍熟知的职业。


随着当喀什地区不断发展起来,更多乡村的人去到喀什市区工作。“找工作就像分馕,以前是3个人分一个馕,现在是3000个人分一个馕”,这是喀什农村的另一位女大学生阿娜热姆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的比喻。城市中工作岗位的数量和大量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的人数比例失衡,竞争人数的上升让一份工作更加来之不易。


▲ 村民家中给大学生小米的职业规划出谋划策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在谈话中也进行着头脑风暴,最终为文章的产出打下基础。几位小队成员也想到了通过网络录音来教学英语的方案。这星星点点的帮助,或多或少,也让我的采访体现出了一些价值吧。



05 新疆女性的工作



喀什深圳产业园,上百家企业落地于此,聚集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的四大集聚产业。这里给上万女工提供了工作机会,让她们有机会打破家庭的束缚,和丈夫一样出来挣钱。


除去工作,社工站也为女性提供了上下班的接送、周末的烘培教学、下班后的电影娱乐、无偿看管孩子等等我数不过来也意想不到的福利。政府下定了巨大的决心助力于女性工作。这让我为之震撼。


▲ 深喀产业园中给女工提供的点心工坊 |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05 我们的旅途没有终点



大巴车奔驶在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当我花了很大力气挣脱开自己的思维,开始对窗外的景色恢复感知的时候,新疆又让我震撼。是路旁一排排绿色的树又排山倒海般滚滚而来,是我看到的友善地帮我们翻译、和村民沟通的社工,是在一路的行程中解答我们各种问题的大学生们。我的心里被一种莫以名状的东西堵住了。我忘不掉他们的热情和笑脸。


村民家中的热情款待 | 图源:远行客 Explorer


一段段的旅程伴随着一处处的风景。无论多么令我难以忘怀的日子,都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处风景,它们既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一切终会过去,一切必将到来。我的新疆实地之访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那些笑脸告诉我,我和新疆的旅途还长。

Comments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