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调研故事|那些坚强美丽的非洲贫民窟女性,我将永远铭记

  • Jasmine
  • 2024年1月15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Hi 大家好,我是Jasmine,目前就读于St. Mark's school 十年级。以下,是我在肯尼亚的故事。


Imposter Syndrome(冒名顶替症候群)患者的特征是,即便存在充分的证据表明一个个体确实具备出色的才华,却仍然深信自己的成功纯粹依赖于偶然的幸运


▲ 我无法信任我的成功


我从小到大都深受Imposter Syndrome的影响。当我与人交流时,常常在一旁悄悄地搜索我不熟悉的缩写,感到局促不安。面对他人的赞美时,我总是内心忐忑退让,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些夸奖。


我时常担心有一天会被揭穿,被发现其实我并不是真正的优秀。


报名参加了中南屋非洲女性赋能项目,与众多同行的学生初步相识后,焦虑再度弥漫了我的内心。我眼见着一个个杰出、自信的同伴,而自己感觉像是个格格不入的“伪装者”。


这种情绪在我被选为队长时到达巅峰,我害怕我把自己的位置架得太高。就这样,我带着塞满担忧的行李箱,踏上了飞往肯尼亚的航班。



 01 搭建信任



还未来得及探索这片新大陆,黄老师就分派了第一项任务。于是,在一边紧抱着泡面,一边拿着电脑苦思冥想地撰写着“100个采访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肯尼亚女性赋权之旅拉开了序幕。


▲ 写着一百问的我们感到,这不会是一趟轻松的旅程

 

当时,我看着我们即将要采访的公益组织WYCDO空空如也的官网,内心充满担忧,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位于基贝拉平民窟外围,默默无闻的NGO,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的认知。


黄老师告诉我们,在肯尼亚,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由于担心是否会遇上交通堵塞,我们早早地从被窝中爬了出来。


这个地方的道路并不宽广,很少有车辆进出。我们的小巴费了好大劲才摇摇晃晃地驶进了WYCDO的大门。


抵达WYCDO后,我们被分派任务,每人负责采访一个小组。我刚好被分派到了那个成员人均最贫困的小组,顺着Terry的指示,我望向了坐在最角落的一群人。


我略感紧张地走向她们,注视着被灰尘覆盖的椅子,以及围坐着一圈的有老有少的女性。随后,我轻拍了一下椅子上的尘土,开口道:“我们可以依次介绍一下自己吗?”


听到我的提议后,她们只是短暂地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拨弄手上的树枝,或者玩弄裙子的边缘,只有在轮到她们介绍自己时,才以蚊子般的音量告诉我她们的名字。


后来的采访也大同小异,无论我问什么,她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只回答一两句话。


起初我以为是语言障碍,便尽量使用了简单的英语词汇。但是后来我发现她们并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愿意回答。


这时我意识到,我并没有把她们放到和我一样的位置上,而是太刻意地在引领这场谈话。我忘掉了采访的第一步是让受访者喜欢你,让她们感觉和你说话很舒服。


于是,我把准备好的问题大纲放到一旁,开口说道,“我特别喜欢肯尼亚的食物”。接着我体会到了我至今都记忆深刻的场景。


原本有些安静低沉的人们突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争先恐后地询问我吃了什么。坐在我身旁的阿姨甚至亲热地拉起了我的手。


就这样,我和她们聊了一些我在肯尼亚觉得有趣的事情,也终于用我的真诚换来了她们的信任。她们开始与我分享自己的人生、工作和家庭。


▲ 与采访小组成员的合照



 02 她们的故事




一个看起来2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Sharon告诉我,她靠卖首饰养活自己,唯一的爱好是读书。说着,她从破旧的布包里拿出两本同样破旧的书,说到“这些文字是上帝跟我沟通的方式”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女士是Judy,一个打扮得优雅得体的中年妇女。她的头发整齐地盘起,衣着干净,洋溢着令人愉悦的香气。


她总是愿意帮我翻译一些英文不太流利的老人说的话。她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总是能将我说的话翻译得让其他人捧腹大笑。


如果不是她告诉我,我根本不会知道她是那些人中最贫困的之一,每天可能连20先令都赚不到(约合人民币1块钱)。Judy告诉我:“我虽然很贫穷,吃不饱,也供不起我的孩子上学,但我不会忘记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 临走时Judy玩笑地说我是她的女儿


在那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通过她们的故事,了解到了我难以想象的生活,同时也从她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坚韧和坚强。


我被她们的故事和态度深深感动,于是询问她们我可以怎样帮助她们。她们把电话号码留给了我,并只希望我不要忘记她们


临走时,我从包里悄悄拿出了一块我从国内带来一直没舍得吃的巧克力,然后问Judy她的儿子是否对花生过敏。我对她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巧克力,希望你的儿子也会喜欢。”


在回程的巴士上,我看到朋友发来消息,询问非洲贫民窟的女性是什么样的。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在对话框中写下了:“Strong and beautiful”。



 03 贫民窟里绽放的花



通过与WYCDO的采访,我摒弃了一开始对肯尼亚的片面看法这让我想起了曾多次观看的一位伟大非洲女性,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的演讲,题为“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单一故事的危险)。


这次来到非洲,我真正成为了一个不再只听单一故事的人。在肯尼亚,我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魅力的女性,这让我深受启发。


我不再用一句简单的不幸和贫穷来概括基贝拉贫民窟的女性,因为她们也是充满乐观和坚强的;对于那些经历过割礼的女孩,我不再只是怜悯地看待她们,而是欣赏她们的反抗精神和勇气;谈到童婚,我不再只想到那些女孩黯淡的前景,而是敬佩她们守护自己纯真和善良的决心。


这次,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立体的生命,是无法被"不幸"和"贫困"所定义的充满活力的存在。


我们采访了一位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Ruth,她向我们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记者,报导她们国家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 Ruth面对我们镜头露出笑容


当我们问她这么做是否会感到害怕时,她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却充满坚定,“我不害怕”,她说。


我遇到的这些女性并不是毫无力量的弱者,需要我来“拯救”。她们是坚毅的战士,能够并肩面对不公,为自己争取发声。


▲ 我们在里面被花和像花一样的人们簇拥着


她们在我的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她们不再只是项目栏里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群将永远改变我的女性。她们要送给我们花的那一刻,近百双手高举着,唱着圣歌,力量被融入了洪亮的歌声中,环绕着整个基贝拉,生生不息。



 04 学会自我肯定




虽然嘴上抱怨着中南屋项目的疲惫,不到三点根本就别指望能上床睡觉。但事实上,我发现自己越是忙碌,就越感到内心的宁静。


在肯尼亚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冒名顶替症状似乎逐渐消退了。或许是因为我发现,这一次不再仅仅依靠运气,而是真正地踏实完成了一些事情。


▲ 候机时也仍在翻译文章的我和Yolanda


我的采访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经常在采访中想着“我还可以问更多,我可以一直问下去”。我不仅让自己提出更具体、更易回答的问题,同时也对于哪些问题需要追问也变得更加敏锐。


写作方面,我深受项目老师的细致修改和有益反馈所启发。在这次的项目中,我逐渐掌握了撰写调研文章的技巧,同时也在担任组长的职责下,积极参与了中英文稿件的撰写、翻译、校对和后续协调工作。


在即将离开肯尼亚的时刻,别组组长Eric与我分享了他一直以来的看法,他觉得我很出色,具有很好的领导才能,因为在他还在考虑怎么分配任务的时候,我早已经迅速地安排好了。


我真的很感激能够与这群出色的人一起前往肯尼亚开展调研。他们总是能够帮助我认识到我自身的优点,有时甚至是我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并在我需要鼓励的时刻不吝给予支持。


▲ 肯尼亚会留下我们的脚印


中南屋的这次经历不同于我之前参与过的项目,它不是虚有其表。它代表着我,连续三晚在空无一人的餐厅赶稿到凌晨五点;代表着我,真实地去了解一件事情,深入地去了解一群人;代表着我,真真切切地去做一些公益实践。


这一次,当我说出“改变世界”这句话时,它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05 扪心自问



我的外婆是一个有着种族偏见的人。她曾告诫我在美国远离黑人,不要交黑人朋友。在参与这个项目之前,她极力反对我前往非洲,担心那里脏乱差,担心我会感染疾病等等。但是当我从非洲回来,向她分享了我所做的事情后,她开始在人前夸耀。


对此,我感到迷茫,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夸我去非洲见识了世面,却不太关心我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他们把中南屋看作是通往名校的一张通行证,而没有看到中南屋把我与世界另一端的一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义。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反复思考着自己:“你最初的动机是什么?这次旅程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也许在几个月前,我会认为这只是我履历中的一笔亮点,但当我亲自踏足肯尼亚大地,与那些孩子们温暖的小手相握,倾听她们的故事后,我无法再说出那样冷漠的话语。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肯尼亚,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坚强而美丽的面孔,或许这就是这次调研项目对我意义的所在。



 06 真诚是我的回答



返程回到加拿大的第一个星期,我偶然同家楼下派发免费早餐的律师协会志愿者聊了起来。


和他交谈后我得知,多伦多律师协会每周都会举办四次这样的活动,无论你是身着西装的办公室职员,还是衣衫褴褛的无家可归者,只要站在队伍中,都可以领到一份热腾腾的食物。


当时,我看着自己还有一个月的暑假,毫不犹豫地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志愿者。


▲ Jasmine发出的志愿者申请邮件


报完名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之所以选择参加这个活动,不是因为考虑到它能增加我的简历亮点,而是因为我真的渴望去做这件事。


那一刻,我不禁回想起在肯尼亚的最后一天,当我告诉大家对于这片土地,我曾说过:“我来时带着贡献的心,但离开时却收获了远超我所奉献的一切。”


我相信,在我获得诸多经验和收获时,一颗真诚助人的心已经从肯尼亚扩散出去,并将继续影响着我的人生。


肯尼亚那些坚强的基贝拉女性教会了我,我们可以一起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当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帮助他人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Comments


全白透明横logo.png

远行客Explorer始创于2014年,基于当时国内青少年社会活动局限于“义工旅行”、“研学”、“游学”的时代背景,首创了以深度调研作为中心、以真实社会影响为结果的“公益调研”类活动,并研发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课程”,编写了《青少年公益活动指导手册》,带动了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

远行客公众号二维码.jpg

微信公众号

远行客咨询号二维码.jpeg

项目咨询/合作

bottom of page